第1644章
何大嫂一下子痛哭起来,两个幼儿也哀哀而哭。
赵德昭轻轻一叹,知道这是何大郎的最后时刻。
他想了一下,探询道:“儿子,就叫何杰;女儿,就叫何英。
还有,二哥的儿子起名何平,合适不?”
何大郎点头,对孩子道:“还不,谢谢,姑父。”
何大嫂居然拉着两个孩子,一起给赵德昭跪下!
赵德昭忙叫何七姑扶起何大嫂,自己抱起两个孩子道:“以后,姑父亲自教你们,读书、练武。”
何大郎看了,心头那最后一口气放下!
头一歪、去了......
第三十二回整合政治军事经济体制
既然走上了和大梁皇朝队里的道路,而赵德昭决不愿意当流寇,他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等体制。
这次官军和三大家族的突袭,加上四小家族的叛乱,给茨竹镇势力范围带来巨大损失。
黑旗军刚上云霄山时,茨竹镇势力范围有十万出头的人口。
分为茨竹镇,十二个乡,和更多的村庄。
但是,四小家族叛乱,加上事后的灭门、清洗、逃亡,损失了上万人口;官军进剿,临阵叛变和战死的也有上万人口!
损失的这些人口中,大多数是青壮男人!
茨竹镇可以说是家家挂孝、户户悲哭。
山头山,布满了坟头。
现在,加上黑旗军人口,茨竹镇势力范围堪堪接近八万人。
须知,山下最弱的三闾镇景家的势力范围,就超过十万人口。
赵德昭接手的,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。
首先,赵德昭主持,安葬了这次阵亡的将士,包括背叛死亡者也统一安葬。
这个举动,迅速安定了人心。
他任命五老作为主祭人,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。
然后,在陵园竖起了高高的纪念碑:“英灵常在,永垂不朽!”
黑旗军驻防地,虽然很安全,但是很偏狭。
赵德昭请示老太君,老太君道:“现在你是主帅,你自己决定。
放心干吧,何家大院也交给你安排;娘,只帮你管好后宅之事。”
为了安慰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
的老太君,赵德昭决定和何七姑搬回何家大院住。
何七姑当然开心了,全力服侍......
但赵德昭还是经常要去和军队同吃同住同训练,这个时候他不再准何七姑一起去。
何七姑虽然不满,但老太君却赞成,帮忙做她的工作。
这次查抄了四小家族,赵德昭决定把“乔宅”
作为办公场所。
他设立了“政事处(后来的内阁)”
,诸葛瑜为“政事祭酒(后来的内阁总理大臣)”
;设立了“军机处(后来的枢密院)”
,庞公瑾为“军师祭酒(后来的枢密院总制)”
。
开始搭班子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